眼下,举国上下都在奋力抗“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而科学依法抗“疫”的重要一环,是要抓好市场物资保障供应和市场监管,确保价格稳定。【摘自-新京报】
【相关背景事件】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1月份的物价指数: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为2011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虽然在政府“稳物价”的举措下,CPI会在短期回落,但在基数效应作用下,阶段性走高仍有可能出现,通胀压力不容小觑。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有增加供给、平抑价格的功能,为此,保障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尤为关键。而消除公众因疫情导致的“抢购”行为,则需加强稳定商品供给,防止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奇、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毕竟,产生盲目消费抢购的更关键原因,还在于消费者缺乏安全感。
因此,保障市场供应渠道,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是稳定市场价格的关键。
【聚焦观点】
物价一方面与千家万户有着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鉴于目前物价的波动具有短期性和偶然性,未来宏观政策也该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未雨绸缪。
进入2020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变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部门分别加大了积极应对的姿态。而市场普遍预计,今年的货币政策依然坚持“精准滴灌”,不会“大水漫灌”,即可能综合采用降准与增加准备金供给两种方式实现政策目标。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也称,中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平衡多重因素。而2019年财政收入达190382亿元,创历史新高,无疑为2020年继续发力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增长、稳经济增添了底气。虽然2020年政府强调继续过紧日子,但脱贫攻坚、“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仍会加大。
疫情面前,当有及时有力的政策应对——当下,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效稳定增长和通胀预期、防止企业部门现金流过度收紧,实现对物价稳定的传导,颇显重要,也需要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