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幸福感的突出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一方面直接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危机;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居民幸福感。面对这种情况,建立和健全国民信用体系就成为一项当务之急。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同时,在2020年国考的报考条件环节,也出现了一些细节变化,在往年的基础上又特别增加了“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报考。这也反映出国家在招录公职人员方面对人员的“纯洁性”更加注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考察环节,今年特别指出,“考察工作突出政治标准,采取个别谈话、实地走访、严格审核人事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本人面谈等方法进行,重点了解考察人选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和政治表现。部分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实行差额考察,按照人岗相适原则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不唯分取人。”,可见,今年国考招录更加注重考生的政治觉悟,如果政治觉悟不够标准,即使分数高也没有用,国家要招录的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题目预测】
中科院做了一个有关中国社会信任度的调查,该调查显示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不高,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概述现象表明态度
信任是人与社会交流共处的重要基石,“信”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把眼光放到当今的社会进程中来看,社会信任已经出现了动摇的趋势,我们应该予以警惕。
2.阐述消极影响
(1)扰乱公共秩序;一个懂礼貌、守秩序的公共环境是安全出行的保障,一旦丧失了信任感,势必会增加公共秩序压力,带来资源浪费和相关隐患。
(2)降低群众幸福感;如今我们早已不是追求吃饱穿暖的时代,而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幸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人人自危,处处提防,势必会降低生活幸福感。
(3)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只有交际才会产生社会关系,一个冷漠的社会关机不能称之为和谐,人与人之间一旦丧失了信任,便会加速社会走向冷漠话。
(4)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健全,公正、权威的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已在全国普及,信用交易已成为其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手段,这样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征信国家;但就目前我过社会信任度不高的情况来看,仍然任重道远。
3.分析原因
(1)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我们实现了物质富裕,但精神世界并没有跟上物质提升的步伐,仍然处于贫瘠状态。
(2)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失信成本过低;一方面对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地带缺乏相关制度界定和审判,处于和稀泥的混乱状态,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另一方面在追求利益的使然下,拿诚信交换利益已成了某些不法商家和个人的生存手段。
(3)媒体宣传偏向负面,形成失信错觉。在信息全民化的时代,媒体为了捕捉眼球,吸引流量,更过的去报道“坏事情”已求引起争论,汇聚流量;这样就营造出社会信任度不高的错觉。
(4)部分干部的腐败现象,影响政府公信力;社会信任度降低不仅仅是群众之间,群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也是引发信任危机的源头,某些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贪污腐败也给政府形象带来了巨大影响,造成群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
4.提出对策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舆论环境,用诚信立人,用诚信立国,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2)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特别是从政府公信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入手重建社会信任。
(3)加强失信执行,提高失信成本;进一步扩大失信范围,囊括社会各个层面,并建立信息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带来的投机性。
(4)利用好媒体监督渠道,在对失信行为的报道监督同时也要扩大正能量宣传,树立守信榜样,重树信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