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备考技巧

首页 >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教师资格证备考:诗词教学 带你重回唐朝盛世

未知 | 2020-09-29 09:37

收藏

  到了年底,各大影片都使出浑身解数,先是冯小刚的《芳华》带我们重回革命岁月,感受到上一辈人年轻时的种种美好与无奈;后是陈凯歌的《妖猫传》以实景的拍摄和极美的画面,为我们展示出盛唐时代的奢华与绚烂,小编的盛唐之心仿佛再次被点燃。犹记得李白的那首《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诗歌中描述出杨贵妃极美的容貌和衣饰,用笔灵动,不愧为流传千古的佳作,仿佛读完,眼前就能浮现杨玉环的绝世美貌。好的诗歌便是如此,读完就能让人如临其境。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诗词教学也一直是大家较为薄弱的环节,今天小编就继续接着上次导入之后的内容,来跟大家讲讲诗词教学的过程及技巧。

  一般来说,诗词教学也是分为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这五大环节。小编主要就“新授”部分来跟大家详细探讨。诗词教学和现代文体的教学其实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特色。和现代文体的新授过程类似,诗词新授也是“三读”模式--初读、研读和品读。但由于文体不同,读的内容也相对会产生一些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对诗词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因此,根据课标要求,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诗歌鉴赏课,读诗的正确打开方式应当如下:

  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这样讲比较简练,拆分到诗词教学课上的三读,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1.初读: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

  由于诗歌多为古人为抒发情怀而作,因此“知人论世”就显得尤为重要,诗题通常会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以贺知章的《咏柳》为例,看到诗题,我们就基本能猜想到本诗描述的对象为柳树,“咏”字为歌颂之意,由此可大致猜想出诗文内容。同时,贺知章为唐代着名诗人,写作风格清新潇洒,诗文以写景、抒怀为主,知道诗人的相关背景,对于理解整首诗的基调和特征也有极大的帮助。既然是初读,当然也要对诗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解决生字词的问题,以及断句、划分诗歌节奏的问题,第一遍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大意。反映在试讲过程中,可以如下进行教学中的提问:

  《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在这首古诗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吧。

  请同学们试着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图画来读懂这些诗句。

  注意: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2.研读:抓字眼、明诗意、知手法

  在学生对整首诗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眼(如诗歌中的意象),明了其诗意,并从中了解其情节,掌握诗词遣词用字的精妙,并体会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还是以《咏柳》为例,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提问:

  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赞美春天的柳树的?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春天柳树的美?(绿丝绦)为什么从“绿丝绦”感受到了柳树的美呢?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把新长出的绿叶比作碧玉,把千万条柳条比作丝带,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十分美丽。)谁再来读读第三第四行诗句的意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呀?

  (拟人,把春风当成了人,它会裁剪柳叶。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3.品读:多诵读、入诗境、悟诗情

  此时学生已经对诗中的意象和手法都有了比较细致的理解,这时可以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再进行情感的提升,让学生进入诗境,感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进行如下提问:

  在刚才的学习中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在这首诗的第二行中有表示数量的词“万条”那么万条是不是就代表一万条柳枝呢?

  (万条就是形容柳枝有很多条,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对,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是形容瀑布很长。--此处触类旁通,可以联系到诗歌的常识知识)诗人贺知章用生动的语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春图。能说说你眼里的这幅早春图是怎样的吗?

  你们觉得这样的春天美不美?好,让我们带着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后面的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和现代文体基本一致,小编在这里就不多说啦,相信大家看完今天的推送,一定能对诗词教学有更清晰的把握,希望大家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面试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