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讲解】
从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是一个常考点。考查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一般两种考查形式:其一,会出现在单选题中,常以案例反选的形式来考查。所以要求考生对每条原则深刻理解,并且能区分原则之间的不同, 其二,会出现在案例分析的选项中,考查学生原则与教师教学的紧密联系以及分析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不断联系此类题型,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本文将帮助各位考生对此块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助益。
【知识点梳理】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就比如说数学老师在讲圆周率的时候会讲到祖冲之的研究精神。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一般指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会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知识。另一种就是我们不仅要掌握某些知识,也要会将这些知识用在生活实际中。所以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例题:毛泽东多次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句话要求教师教学中应当遵循(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这道题就是不仅强调的是学会知识,也要学会应用,故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比如说生物老师讲解细胞的时候,会先带来细胞的模型或者图片让大家直观感知,也是为了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细胞。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感知到的是实物)、模象直观(感知的代表这个事物的模型,图片)和言语直观(用语言来描述这个事物)三大类。
4.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而不能够一味直接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
例题:有位教师讲《阿Q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到多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始讨论。该老师的教学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解析:这道题老师在讲文章之前通过这个史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想要去学习这篇文章,这就是体现得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所以只要体现出老师在按着以上的顺序进行教学那就是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反之老师陵节而施,拔苗助长就是违背了此原则。
6.巩固性教学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例题:第斯多惠曾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体现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解析:这道题所表述的就是教学不能过高于或者低于学生的实际程度,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