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早在2020年初,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指出今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新年伊始,记者今日走访长沙多家餐饮门店、商超,发现长沙的“吸管们”“包装袋们”已悄然“变身”。
【试题模拟】
限塑令”并不是新事物,但随着诸如外卖平台、快递物流、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升级版“限塑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逐步实施。对此,你怎么看?
【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以玉米、甘蔗等作物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吸管,在开封20天之后,便开始自动分解,将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策分析】
“限塑令”能否落实到位?对此,也有消费者提出质疑。“‘限塑令’要真正落地见效,还需要相关部门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加强引导和监管,光靠自觉肯定不行。”市民陶先生表示,同时也希望可降解塑料袋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推广一些可替代产品,全社会多方合力才能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要使“限塑令”真正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的意识,合理适度地消费塑料制品。目前,多地实施的“限塑令”并非“一刀切”式的禁令,而是分阶段分场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方面是合理规划,给民众、厂商留出适应转型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逐步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依赖,让“限塑”成为常态,发挥出保护环境的效能。
与此同时,在零售端、消费端要实现“限塑”或“禁塑”,还需要在生产端加以配合。一方面在部分地区、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另一方面,要用更低价的环保产品占据市场,让不环保塑料制品的成本不再具有优势,同时不断提升环保替代产品的品质,让产品拥有生态价值的同时,也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做到环保、惠民集于一身,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人士认为,塑料吸管禁令开始正式实施,这将给可降解吸管的实际需求带来巨大增量。实际上,对于这种新型吸管,大部分工厂目前还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仍未普及。需求旺盛,总供应不足,让下游的不少吸管经销商,不得不面临订单排队的情况。
此外,市场人士建议,可降解吸管的推广并不代表可以在使用完成后随意丢弃,因为其在纯自然条件下降解速度较慢,所以仍然需要合理回收。同时,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可借鉴国外流行的竹子、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可循环使用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