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备考技巧

首页 > 青海选调生考试 > 备考技巧

2021面试热点:校园不应成为

未知 | 2021-04-27 13:14

收藏

  【背景事件】

  2020年10月8日,江苏扬州的小陈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陈在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园贷款,如果小陈再不还,将影响到个人征信。

  虽然小陈在上学期间并没有借过校园贷,但是对方提供的信息丝毫不差,这让小陈很惊讶。对方提出只要按其说的操作,小陈的贷款记录就会注销,个人征信也不会受影响。

  在对方的指导下,小陈向多个APP申请了贷款,最终申请到三笔总计65000元的贷款。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贷款分别转到三个陌生的个人账户里。小陈按要求操作后,对方又要他把下载的APP都删除。此时,小陈才发觉事情不对劲,赶紧把之前贷款的APP一一打开核对,结果发现一个下午就损失了6万多元。

  【试题模拟】

  这几年,校园贷异常火爆,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的确为尚未具备收入自足能力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经济解困”的窗。然而对于缺乏法律意识、辨别不清套路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张陷阱网,等待着他们踏入。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聚焦观点】

  @新华社:针对非法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乱象,早在2017年,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时至今日,一些不良机构仍然披上马甲,频伸黑手,为祸校园,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可见对其不出重拳难遏其势,不加严管难除其根。

  建议一是堵偏门,开正门,有堵有疏。《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各高校联防联控抵制不良校园网络贷款。建议二是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由合规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用“良币”驱逐“劣币”,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

  【现存问题】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不良“校园贷”的整治力度,一些不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查处,进行改头换面,有的打着“培训贷”“创业贷”“求职贷”“毕业贷”等旗号,采取更为隐蔽的营销手段,继续向在校大学生违规放贷;有的则披上了分期购物商城或者贷款超市等“马甲”来打掩护,但本质仍是不良“校园贷”陷阱。

  建议三

  广大青年学生,要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办理贷款务必做好前期工作;主动学习金融消费知识,保管好个人信息;要留存有关凭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