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 也称标准化面试, 相对于传统的经验型面试而言, 是根据科学制定的评价指标, 运用特定的问题、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严格遵循特定程序, 通过测评人员与被试者进行面的交流, 对被试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
为了能够搞清楚考场高分技巧的具体模型, 华图教育特别设立了面试高分模型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从考官和考生两个维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最终找到了考场得高分的精准模型。
考官维度:
考官作为考场上对考生进行评价的成员, 他们的评分直接决定了考生的面试成绩。然而大家都清楚, 面试不像行测是客观性的, 反而和申论非常类似, 是主观性的考试, 面试考官在现场根据考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有主观色彩。
但公务员的考试不管在笔试还是面试阶段都要满足 “ 公开、 平等、 竞争、 择优” 的原则, 考官的主观性色彩过于浓厚就会导致面试很难做到客观公平。 因此面试考场采取了多种方法来限制考官评分的过分主观性, 比如: 提供考官题本及评分表、 设立评分标准、 制定 “ 体操计分、 算术平均” 的计分原则等, 力求确保面试的客观性。
但即使如此, 我们也没办法让有血有肉的考官变成一个打分机器, 在高强度的面试考场上, 考官依然有自己的情绪感受, 体力和精力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水平。 那么考官在遵守考场规定的情况下,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考生的表现应该打多少分呢?
经过多方研究, 我们发现考官的真实评分行为主要基于两个维度: 考官工作经验和现场比较。
( 一) 考官在考场上主要凭工作经验来对考生答题内容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对于展现分析问题能力的题型, 考官更多地是从考生的答题思维和对问题本身的把握来了解考生的思维是否和自己的相匹配; 对于展现解决问题能力的题型, 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评判考生的回答是否与现实中的实际操作相符合。 正所谓 “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当考生展现的思维习惯和经验细节能够与考官群体相匹配时, 就会更容易获得考官青睐, 在考场上获得高分。
( 二) 考官对考生的评价还依赖现场考生的表现, 考官会通过考生表现之间的差异来进行评价。 即考官评分时会将该考生的表现置于整体表现状态中, 对前面考生评价的先在经验会影响对后面考生的评价。 考生表现之间的差异可以体现为: 思维方法和角度的差异、 公共素养的差异、 经验内容的差异、 语言表达的差异以及心理状态的差异。 正是基于此, 研究团队形成了一套关于考场表现基准线的理论, 并在新体系的设计中融入了该理论, 力图使我们训练的学员能大幅地超越考场表现基准线, 获得好成绩。
二、 考生维度
除了从考官维度了解考生之所以得高分的原因, 教研团队还通过华图大数据 ( 多年公考培训积累的面试考生线下训练表现模型) 和市面上公开的真实面试考场视频, 从考生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终我们也形成了考生获得高分表现的两大维度: 有料和表达。
( 一) 有料指考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包括考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积累的常识性知识、 在社会实践和工作中训练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对政府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等等。
通过对华图线下考生和公开的面试现场真实视频分析, 我们发现在考场上获得高分的学员普遍都呈现这样的特质: 他们答题时, 能够根据题目本身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 调用自身原有的经验对问题进行个性化表达, 在表达时呈现出的信息含量远超普通考生的表现。 这些信息含量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宽度, 还有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
思维方向所体现出的政府工作思维, 更重要的是在日益注重工作实务能力的面试题上, 能够展现难得的个人经验积累、 对政府实际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 二) 表达当然就是指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在考场获得高分的考生普遍呈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 能够用清晰的逻辑、 贴近生活和工作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考官可以非常轻松地理解自己的意思和重点。
通过对华图线下考生和公开的面试现场真实视频的音频文本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考生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一是结构非常清晰, 要么是总分结构, 要么是总分总结构, 在分述的部分能够清楚地呈现不同的要点, 通常都会用首先、其次、 第三……或者第一、 第二、 第三……这样的分述结构; 二是他们在表达时, 并不会要求自己在语言风格上进行转换, 而完全是用日常跟别人交流的方式和风格来组织语言和措辞, 这样的表达风格更适合人际之间的交流, 不会有刻意的痕迹, 特别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当然也会让考官听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