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招聘之带你认清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一直是大家教综备考过程中一个较难的科目,尤其是其中常会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理论,而这些“理论”又经常是一些重要的高频考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复习下常见的几个“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来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儿童通过动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以儿童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 | 时间 | 特征 |
感知运算阶段 | 0—2岁 | ①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儿童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 ③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 |
前运算阶段 | 2—7岁 | ①出现语词、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②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泛灵论; ④以自我为中心; ⑤单维思维。 |
具体运算阶段 | 7—11、12岁 | 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②掌握守恒关系; ③去自我中心; ④具体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⑤多维思维。 |
形式运算阶段 | 11、12岁以上 |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即运用符号进行思维; ④具有系统思维 |
题目:
1.儿童不小心撞到桌子上擦破了皮,哭了起来,大人连忙边拍桌子边说“桌子坏,打桌子”,这说明了这个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当儿童能够回答诸如“如果巨大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将会怎样”等抽象、假设的问题时,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级水平,分别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10岁是儿童道德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的分水岭。在10岁之前,儿童根据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具有客体性,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在10岁以后,儿童根据自己内在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对不同儿童进行研究,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成了四个阶段:
道德发展阶段 | 主要特征 |
“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 (2-5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
“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 (6-7、8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
“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 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 |
“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 (10-12岁) | 10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
题目:
1.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主要采用( )。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访谈法 D.观察法
2.小红总能以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判断是非,并且不拘泥于特有的规则和指令,这说明小红的道德水平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阶段 D.权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