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判断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题目,考生的实际得分率较高。可是最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发展,试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三种解题方法。
一、关键词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单定义判断。所谓单定义判断,就是说题干中只出现了一个定义。
所谓关键词法,也就是分析定义的句式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状语、定语,以确定定义的主体、行为和客体。
因为主语一般对应主体,是定义的发出者;
状语是行为的限定词,描述行为的特征,根据限定内容的不同分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目的状语、方式状语等;
定语是客体的限定词,描述客体的特征。
单定义判断很多时候考查的就是考生对这些关键信息的采集能力。只要抓准了关键信息,再将选项与定义一一对照,是很容易确定正确答案的,那么正确率自然就高了。
【举个例子】
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体行政文化的是( )。
A.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B.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C.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乏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
D.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
【解析】定义的主体是行政管理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定义的客体是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行为是“做出合理的评价”。A项,当地群众不属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管理对象,评价主体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的评价主体也不符;C项,张某的评价是个人的错误评价,不符合定义中的“合理评价”。D项符合定义,故选D。
二、整体归纳理解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多定义判断和一些说理型的定义判断。多定义判断就是题干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义。
说理型定义,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定义。通常是从整体上对考查我们对于定义的一个理解和把握能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只单纯的勾画关键信息了,而是要从整体上对于定义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先通读定义,归纳出定义的主要意思。然后,再结合选项,看看选项是不是符合定义的整体意思或者倾向。
三、选项分析法
当定义本身难以理解时,我们不妨先看看选项。因为选项是根据定义设置的,选项很多时候都蕴含着做题的突破口,正所谓柳暗花明。
具体的怎么分析选项呢,那就是比较选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定义判断是单选题,其中正确答案肯定和其他选项存在不同。那这个时候不看定义,我们只要比较选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把表达一个意思或者倾向性相同的选项挑出来,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举个例子】
近因原则是保险人对于承保范围的保险事故作为直接的、最接近的原因引起的损失承担保险责任,而对于承保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按照该原则,承担责任并不取决于时间上或者空间的接受,而是取决于导致保险标的损失的风险事故是否在承保范围内,如果存在多个原因导致损失,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就是近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原因不属于近因的是( )
A.张某夜间打猎不慎摔伤,在等待救援时受凉感冒引发肺炎导致死亡,其死亡原因是摔伤。
B.王某的保险车辆遇暴雨浸泡气缸进水,他强行启动车辆时发动机受损,受损原因是暴雨。
C.暴雨致电线杆倒塌,电线短路引发火花引燃仓库,仓库商品燃烧殆尽,损失原因是暴雨。
D.船舶进水,所载皮革进水腐烂,糜烂恶臭致邻舱的烟草变质,烟草受损的原因是船舶进水。
【解析】该题目定义相对较长,那么在定义相对繁琐的情况下从选项入手,结合定义来确定答案。根据问法选出不属于近因的是,可知选项中会有三项所描述的情况相近或者类似,另外一个选项与其之间肯定会存在一些差异。首先根据题目定义我们归纳近因原则指的是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次我们观察选项,发现四个选项中A项、C项还有D项虽然描述情况不同,但形式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一个点引发的事件,而B项和另外三个选项有所不同,他多了一个环节“强行启动发动机”,所以受损的原因是强行启动发动机,最终答案选B项。
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三种并不能涵盖全部。但是在考试中相当实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掌握。祝大家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