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除了做题之外,各位考生还可以通过积累一些金句为自己的文章写作增添色彩。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远不变的--恒(对立统一体)。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方法,就是他会采用无为而治的方法,不强行约束别人,放任别人的身心自由,用无言的方式来教化别人,使人自发的向上。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
【译文】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乱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 功成身退,天之道。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 知足者富。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 死而不亡者寿。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28.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 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0.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