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试题资料

首页 > 青海选调生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年申论范文评析:推进乡村共治 助建美丽乡村

未知 | 2021-10-19 14:13

收藏

  推进乡村共治 助建美丽乡村

  评析:对称式标题,“推进乡村共治”是其手段,“助建美丽乡村”是其目标,标题涵盖手段和目标,兼具对称结构之美,值得借鉴。

  近年来,国家在乡村治理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依靠政府单打独斗开展乡村治理的方式面临严峻挑战,法律尊严和权威不时受到挑战、社会治理中百姓角色缺位等给乡村治理带来新困境和新课题。人在变、制度在变、事情在变,推进乡村治理,打造美丽乡村,必须以自治、德治、法治实现共建共治。

  评析:开篇先提及近年来乡村治理的成就,然后对比指出目前乡村治理存在的新问题,通过成就和问题形成反差对比,顺势引出文章观点,建设美丽乡村需实现共建共治,回应标题。成就+问题+观点,引出自然。

  自治是核心。现阶段,乡村治理的人才和基础设施投入还比较薄弱,单纯依靠政府职能实施乡村治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应当引导村民在乡村自治上下功夫。“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要着力打造一支村民拥护和支持的支部班子,带动村民凝心聚气、齐心共治,优化村环境。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村民说事”、乡贤参事平台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村民们全都参与到村里大小事儿中来,激发出大家建设村子的热情。

  评析:分论点1,提出乡村治理需自治。先结合实际指出乡村治理需要引导村民自治,然后引用谚语,提出针对性对策,一是打造强有力的支部班子,二是推进村民乡贤参事建设,对策可行,但是本段分析部分过于简单,仅用一句话点明应该自治,“自治”的好处、意义或必要性并未得到体现。

  德治是基础。德治,就是要夯实乡村治理的道德基础,以道德约束引领治理自觉。传承自身传统的农耕文明,制定村规民约、呵护公序良俗,是对传统社会优秀遗产的继承,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乡村治理方式。具体实施上,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标杆;要发挥乡贤绅士作用,引领以德为先、爱护乡村、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氛围,促进乡风文明;倡导“村规民约”、“乡村环境保护公约”、“村民道德公约”,不断提高村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

  评析:分论点2,提出乡村治理需德治。先阐释德治的含义,然后分析指出德治自始以来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具体实施对策,一是基层干部率先垂范,二是发挥乡贤引领作用,三是倡导乡村公约,提升村民素质。释义+意义+对策,相比分论点1来说,本段分析与对策相对均衡,分析部分有释义和意义,对策部分从基层干部、乡贤、村民三个角度提出,考虑全面,可行。

  法治是保障。要健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长效机制,确保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后劲。在政策上加大投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专项整治),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村人员收入;出台人才下乡鼓励政策,引导优秀人才参与、推动乡村治理和建设。在管理上从严,通过拓宽监管模式,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排放标准等方式,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于失职渎职干部严肃追责,对于违规违法企业严惩重罚。

  评析:分论点3,提出乡村治理需法治。先指出健全法治的意义,再提出对策,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二是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三是出台政策引导人才回村,四是加强监管完善考核。本段的对策干货满满,从基础设施、社会资本、人才政策、监督考核四个方面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从而提供法治保证。本段的问题同样在于分析部分,一句话讲明意义,过于简单。

  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只有通过引导村规民约向法治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利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有序的乡村治理,才能增加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共907字)

  评析:结尾先指出农村治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只有……才……才……”句式构建必要条件关系,强调了法治、德治、自治对于乡村治理中的必要性和目标意义,回扣文章论点。

  总评析:本文以乡村自治为议题展开论述,指出乡村自治需要从自治、德治、法治三个层面实现共建共治,本段的亮点在于对策的提出,能够从多主体、多角度、多层面的提出具体举措,贴合实际,干货满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结构上采用了经典的五段论,开篇、三论点、结尾,结构明晰。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文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申论作文不是对策题,需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没有论据和论证光有对策,难以体现对策之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采用了五段论字数才刚刚900字,是有足够的字数空间来进行分析论证的,应该在每段分论点提出对策之前进行一定分析,分析论证与对策提出相结合,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