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备考技巧

首页 >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年教师教师招聘考试 教综模拟题88

未知 | 2021-12-07 14:33

收藏

  2020年5月 第五周 教综模拟题8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地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吸烟饮酒。这是为保护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李老师休产假期间,学校聘请了代课老师,并扣除李老师的工资作为代课费用。该学校的做法( )。

  A.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B.代课教师的工资应由学校自筹经费予以保障

  C.合法,学校享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D.合法,学校享有按照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

  3.《中华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基本法规

  C.教育单行法规 D.教育规章

  4.某初中开设重点班,并安排了不同的学习计划,这种做法违反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是指( )。

  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6.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一是教育法规具有客观性,二是指( )。

  A.真实性 B.主观性

  C.判断性 D.有效性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自相矛盾;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8.“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 )。

  A.互相观察,互相模仿 B.互相观摩、切磋

  C.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 D.注重教材教法分析

  9.“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 )。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中突出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B.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吸烟饮酒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该条法律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权。故本题选B。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题中李老师休产假属于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故本题选A。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理相关知识。选项A,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选项B,教育基本法是以我国宪法为基础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对我国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法律准则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如1995年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选项C,教育单行法律是教育基本法以外的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选项D,教育行政规章包括教育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教育部门规章是指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在全国有效。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只在本行政区内有效。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规定义务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属于教育单行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故本题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题干所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本题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故本题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教育法规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1)指引

  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保障作用。其中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体现在:一是教育法规具有客观性,二是具有有效性。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哲学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此句意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其蕴含的哲学思想首体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次,本观点把“不知道”也看作一种人生智慧,表面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正因为“不知道”才不断求知,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最后变成“知道”,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深刻哲理。因此,题干观点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知”与“不知”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并未揭示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互相观摩、切磋,取长补短。故本题选B。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这句话说明,教育只有发挥其正向功能的作用,才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因此,教育虽然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该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如: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要适应或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结合题干表述及内容分析,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是指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体现了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故本题选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