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行测的最终阶段,大家都掌握了基础知识,比拼的往往是对细节的把控。对细节把控到位,不仅能让大家提高正确率,还能加快做题的速度。
下面分享给大家三个判断的解题细节。
正确答案VS最优答案
大家都知道,判断的逻辑部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做题原则,那就是答案最优原则。答案最优原则代表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优选项,所以需要我们看完四个选项之后才能选出,这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逻辑推理部分并非所有题型都是如此。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这三种类型的题,是有正确答案的。当你确定某一选项正确时,可以直接选择,不用去看其他选项,节省时间。
最大信息法(分析推理)
逻辑部分有一类题为分析推理,是很多同学提分路上的拦路虎。分析推理题会给出很多信息,这让很多同学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入手、从何做起。最后走了很多冤枉路,花费了大量时间,甚至还可能丢了分。
其实当分析推理题中条件比较多时,我们往往可以从最大信息点入手,然后顺藤摸瓜推理出其他信息。何为最大信息点?简单来说,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信息。下面举例来进行说明。
某宿舍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一个出生在长沙市,一个出生在武汉市,一个出生在重庆市。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营销,一个是中文。已知:
(1)乙不是学中文的;
(2)乙不出生在重庆市;
(3)丙不出生在长沙市;
(4)学习会计的不出生在武汉市;
(5)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 会计 B. 营销
C. 中文 D. 无法推断
这道题给了五条信息,其中“甲、乙、丙”三人中乙出现了两次,所以可以视乙为最大信息点,从乙入手。乙出现在(1)和(2),“乙不学中文,乙不出生在重庆市”,顺藤摸瓜找到涉及“中文”或者“重庆市”的信息,即为信息(5)“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结合信息(1)得知乙不在长沙,又因为乙不出生在重庆,得知乙出生在武汉。继续顺藤摸瓜,由(3)“丙不出生在长沙市”得知甲出生在长沙市,结合条件(5)推得甲学中文,选择C选项。
题型外在特征(角数量)
很多同学遇到图形的数量类题目,都是直接开始数点、数线、数角、数面、数素,哪个数出规律了就选择哪一个,但是这样其实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大家对“点线角面素”不同考点的题型外在特征足够熟悉,那么就可以降低题目难度,快速作出。
例如考查角的数量时,题干及选项的图形总会出现这些外在特征:当题干图形中频繁出现三角形,锯齿状折线,小缺口(出现在本应该是角的地方),曲线(替代了本应是角的地方)时很有可能考查了角的数量。下面举例来进行说明。
以上的两道题用红圈标出的地方,出现了明显的:锯齿状折线,小缺口(出现在本应该是角的地方),曲线(替代了本应是角的地方),考虑角的数量。
第一题题干角的数量从左到右依次为3、5、7、9、问号处选择11个角的选项。即C选项。
第二题题干角的数量从左到右依次为1、2、3、4、问号处选择5个角的选项。即D选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考公路虽然漫长,但相信通过大家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追求和探索,终会顺利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