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招聘面试之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音乐,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与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建立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
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到一个青海,学习一首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管弦乐作品,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整体的情绪是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乐曲,并提问:同学们听到了哪些演奏乐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听到了双簧管、长笛,有的听到了钢琴,有的听到了提琴,还有的听到了手风琴。这首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分别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深入感受这首乐曲的迷人之处。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主题音频并哼唱旋律,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十六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营造了青海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
(3)第一主题反复了几次?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主题一共反复了三次,第一次是由单簧管主奏;第二次是单簧管、弦乐、长笛等乐器交替演奏;第三次是由小提琴主奏。单簧管音色稍显俏皮,像一个活泼的“少年”,而小提琴音色柔美,则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第一主题的反复三次演奏表现出了一幅青海少男、少女互相打趣的场面。
2.聆听第二主题
(1)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整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第一主题聆听第二主题,说说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使用了哪种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伴随提琴抒情优美的音色,营造出青海儿女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
3.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列的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
4.教师介绍民歌“花儿”。
“花儿”是一种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后又演变出了管弦乐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民歌与管弦乐曲表达同一题材作品的异同。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呼吁学生尊重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青海地区的民歌进行欣赏,加深对青海地区音乐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