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备考技巧

首页 > 青海选调生考试 > 备考技巧

行测言语并列关系文段,如何准确概括全文

未知 | 2024-09-23 14:31

收藏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 , 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是必考题型 , 这两个题型有诸多共同之处 , 比如都需要各位考生找到文段的重点句 ,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文中没有明显的重点句 , 这个时候不要着急 , 很可能文段是并列关系 , 需要大家对整个文段进行概括才能得出答案 ,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做到准确概括全文呢 ?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几个技巧 :

  第一 ,确认文段是不是并列关系 。我们这里主要来看正向并列 , 可以通过关联词判定 , 常见的表示正向并列的关联词有“也……也……、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等 。 另外还有标点符号 , 比如“分号 、 顿号 、 逗号” , 不过在文段中分号使用频率比较高 , 可以重点关注 。 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段的时候通过关联词和标点符号先确认文段是不是并列关系 , 再去概括全文 。

  第二 ,可以使用并列加和的方法进行概括 。简单讲就是文段为并列关系 , 其往往是由几个并列的分句组成 , 我们可以尝试把每一个分句罗列相加 , 并且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分句 , 这样最后得到的句子是最完整的 , 我们结合下面的例子来练习 :

  中国古代称外国为“番”。出于表示尊敬、臣服等原因,这些番邦会派使节来朝见皇帝。众多番邦使节云集朝堂,为了便于皇帝逐一认识,负责典礼的大臣就将各位使节分成两列,皇帝按照先后次序,先左后右与使节寒暄交谈,依次类推。交谈之前,典礼官都会报告这些番邦国家的称号,即所谓的“番号”,因此番号就有了依次编号的意味。在现代汉语中,番号一般特指部队编号,主要是按照部队的性质、编制序列和数字顺序授予的部队名号。

  这文字主要介绍了:

  A.现代部队编号的起源

  B.“番号”一词的来源及含义

  C.古代番邦朝见的热闹场景

  D.古代皇帝接待使节的礼仪程序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 文段前面两句通过“番”引出了“番号”的来源 , 最后一句主要讲的是“番号”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部队编号 , 也就是在现代的含义 。 文段为并列关系 , 通过我们刚刚讲过的并列加和的方式 , 可以得知全文主要讲述“番号”的来源以及含义 。 选择B选项 , 其余选项均没有提及“番号”这一核心话题 , 可以全部排除 。

  除了上述的方法 , 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概括全文 :

  用个性提炼共性的方法进行概括 。 也就是说文段是几个并列的小分句 , 那我们可以思考每一个小分句之间是不是有共性存在呢 ? 如果有共性 , 我们可以把共性提炼出来进行总结 , 提炼总结的结果可以去匹配我们的选项 , 具体可以结合以下的例子 :

  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变化或褒或贬,根本源头在于统治者的好恶。不惟南京,同样原因也引发了其他地名的变迁,宋廷平定方腊起义之后,深恨江南百姓造反,艺术修养最高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方腊的两个活动区域,歙州被改成徽州,取的是“徽”的本意“捆绑束缚”;睦州则被改成严州,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朱元璋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成宁波,已是很“友好”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

  B.统治者对某些地域的好恶

  C.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因素

  D.历史事件对地名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 文段分别讲述了南京 、 徽州 、 严州 、 宁波这几个地名均被改过 , 并且改名这件事和统治者的好恶有关系 , 而统治者本身和政治因素关联性紧密 。 所以我们提取这几个并列分句的共性 , 都提到了“改名”和“政治因素” , 因此选择 C 选项 。 其余选项均没有提及“改名”这一点 , 全部排除 。

  总之 , 并列关系文段在考试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类 , 这类文段的难点在于如何才能全面准确的概括全文 , 并且这类文段有时候四个选项可能均没有错误 , 区别就在于全与不全 , 所以想要真正做好这类题目 , 需要运用合适的做题技巧 。 比如我们这里给各位考生分享的并列加和与个性提炼共性 , 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技巧 , 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 , 辅之大量的题目练习 , 将这个技巧运用熟练 , 进而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