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面试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面试热点:学校

未知 | 2024-12-30 13:44

收藏

  【背景事件】

  9月13日起,一段四川渠县达州外国语学校两名初一新生因无法带牛奶入校,被迫蹲在校门口连喝11盒牛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发热议。据了解,该校确实有“拒绝校外食品”的相关规定,校方工作人员表示此规定是出于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有1万多名,处于城市和乡村交界处,学生在校外购买食品,如果出现食用过期、霉变或不卫生的食品中毒,那么学校将承担主要责任,因此出台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规范。”该校负责人说,“学校尽管出台了校园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严禁学生将校外食品带入校园,但也没“一刀切”。比如,水果就可以带进校园。”目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约谈该校校长,责令其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经对学生外带食品进入校园的规定,进行调整、完善,并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积极向学生宣传和解读,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试题模拟】

  今年秋季开学之初,某中学两名初一的新生带牛奶进入校园被拒,无奈只能蹲在校门口,连续喝11盒牛奶,引发网友热议。对于目前出现部分学校“拒绝校外食品进校园”的校规,谈一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表明立场

  教育部在强化校园食品安全方面有明确规定,但是其中并没有说为了校园食品安全,强制“拒绝校外食品进校园”,所以,部分中小学校的此项规定存在“一刀切”之嫌,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应该以人为本,对此项规定进行调整、完善。

  展开分析

  当今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学生在校外购买食品,根本无法保证食品

  的质量,如果出现食用过期、霉变或不卫生的食品中毒,那么学校将承担主要责任,所以,为了保障校园食品的安全,出台“拒绝校外食品进校园”。但是目前此项规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非议,甚至称之为“霸王条款”,主要原因是:

  第一、学校在制定和实施中,缺乏科学性和人文关怀。部分中、小学校在制定该项校规之前未向班主任、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调研,没有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而是采取强硬的态度和强制的措施,拒绝校外食品进校园;

  第二、存在权力寻租现象。部分学校的超市、商店和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要么租金高昂,要么是关系户在经营,为达到经济利益,利用学校的管理权力对校内食品进行垄断,且校内经营者多存在价格高、服务质量差和利益输送等问题;

  第三、监督缺位。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监管乏力,学生和家长遇到问题缺少反映问题渠道,导致学生面对“霸王条款”只能服从,进而出现“连喝11盒牛奶”事件。

  第四、媒体缺乏社会责任。媒体在向社会公众披露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具有客观性,不能为了流量和搏眼球而失去社会责任意识,一味地煽动大众情绪,让学校陷入舆情危机,造成校园管理变成“没人管”和“不敢管”的不良局面。

  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舆情时代,学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那么如何让部分中小学校“拒绝校外食品”的规定不是冷冰冰的“霸王条款”呢?我们应该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其更具科学性、更加人性化。

  第一、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学校在制定“拒绝校外食品”的规定时要充分调查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合理科学的制定内容,明确规定可带入食品

  的种类和要求,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同时,又避免引发矛盾。

  第二、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强与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对于反映的问题,一经查实,要严格查处;同时学校对校内食品经营者要公开招标,避免权力寻租,同时加强对校内食品经营者的管理,监督其合法合规经营,不得出现垄断、哄抬物价等现象;使用新技术对校园进行管理,如让学生对校内食品经营者的服务项目和质量进行线上评价,评价不合格的经营者将不与其续约。

  第三、深化家校共育工作。一方面校方在规定实施的过程,既要严格执行,又要做好解释说明,同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处理,例如推出寄存服务等,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另外一方面,学生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不带“三无”食品进校园。

  第四、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要多发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担当起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食品安全常识”进校园的方式,进行积极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三微一端”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号召食品生产厂家规范生产、经营,营造创建平安校园好氛围。

  总结

  保障学生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拒绝校外食品”的规定绝对不能“一刀切”必须是以人为本,保障学生的利益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