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中,“教学原则”可以说是每年必考的核心考点,在有些年份,还会在单选题与材料题中同时考察。分值占比极高,是每个备考考生应当熟练掌握,既能背诵,又需要理解透彻的内容。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原则一般是指:巩固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直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对很多考生而言,八大教学原则理解起来难度并不高,但完整清晰记忆的难度却比较大,为了帮助大家准确记忆,我们帮大家整理了一条记忆口诀:
教学原则:冯巩理直发寻思找阴凉
这个口诀的记忆方法为:冯巩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演员,夏天太热了,所以冯巩要去理掉直直的头发,寻思(打算)找点阴凉。其中,巩--巩固性原则
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直--直观性原则
发--发展性原则
寻--循序渐进原则
思--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阴--因材施教原则
凉--量力性原则
结合这个有趣的情境,大家是不是已经把八大教学原则牢牢记住了呢?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八大教学原则在历年真题中经常出现的考查方式吧。
考法一:单选题,描述情境让考生判断情境中的教学原则。
解题提示:准确把握出题人描述情境中的侧重点,看情境中主要突出的是什么。
【16上中】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答案: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叫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这项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考法二:单选题,结合古语、俗语、名言、名着来考察,最常见的是考察《学记》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解题提示:熟练掌握《学记》中所出现的教学原则,遇到没见过的古语大胆假设含义。
【12下中】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考法三:简答题,问教学原则有哪些或者问某一原则实施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解题提示:看清题目要求不要答非所问。简答题一般不用做太多扩充,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13上中】27.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答案:(1)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第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考法四:材料题,一般出现在试卷第30题,14分,共两问,需要结合材料描述的情境挑选出相适应的教学原则进行分析。
解题提示:如果题目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一定要将材料中具体能体现所答原则的事件或语句概括性的写在答案上,注意材料和原则的对应关系。也不要只写材料不写原则。
【16上中】30.材料: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焉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2)张老师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效果、给学生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实际结果,这都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知识、获得丰富的认识。运用了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这一课”并没有直接跟学生说在什么情况下植物是吸水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的方式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并且老师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学生“萝卜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让学生自由回答,这也是在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了启发性原则。
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张老师让学生先实验、再总结理论、最后再联系实际谈谈,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认识到了学科的一个逻辑性并且看到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材料中张老师在讲植物的吸水最后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的植物出现“烧根”你怎么做?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是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