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与逻辑相关,每一次对话、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提笔写作......都离不开逻辑,但即便是对于很多博学而聪明的人来说可能也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其原因就在于智慧不在于一个人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他能否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逻辑。
在中国,传统的说理方式是“以德服人”,这一点至今仍然存在于多数人的对话和说理方式中,即便是对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缺少的是思维的严谨性,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缺少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当下很多入学、入职、升职考试都会考察逻辑学,其原因不仅是由于逻辑是检验真理的“标尺”,而且还在于对于一个思维不严谨、不能以理性来对话的人,无论其知识和能力如何,总归是难当大任的。
因而从逻辑上讲,学好逻辑是必要的,长远来看也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很多初学逻辑的同学来讲,逻辑学是也有难度的。这样的难度来自于两个不争的事实:第一,逻辑是用抽象的符号和概念来解释直观经验的,其难点在于理解抽象需要一个不断演练的过程。这类似于显微镜与肉眼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觉得用肉眼观察到的世界比用显微镜观察要好得多,但是当涉及到真正的、科学的、普遍的严谨性时,肉眼观察就显得力不从心,此时显微镜的功能就显得尤为强大。因而理解抽象的概念与日常语言的差异是跨入逻辑的第一步。第二,在应用逻辑的实践中,对矛盾或谬误的多次推演和不断反思是其第二个难点所在。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语言的所指并找到其谬误所在,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而言非,非而言是,言为假;是而言是,非而言非,言为真”。
总之,作为一种方法性的学科,逻辑是有难度的,但世上本无难事,只要大家能够克服浮躁、静心思考、反复推演,就一定能够掌握。当你真正掌握了一种高度抽象和辩证的思维逻辑之后,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隐含于表象之后真正的“世界”。在那时,你说话的方式、思考的问题、笔下的文章、你的精神世界都会为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