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正确的题目标“√”,错误的题目标“×”)
1.孔子的启发法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属于互动式交谈。 ( )
2.青春期阶段的自我中心主义是否认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知觉和相信的事物。 ( )
3.康德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 )
4.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
5.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
6.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
7.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
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
9.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 )
1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
【参考答案】
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孔子的启发法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属于谈话法,是一种互动式交谈。故本题正确。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中心主义。在发展心理学上关于自我中心的名词有两个,其一是幼时自我中心,其二则是青少年自我中心。(1)幼时自我中心指前运算时期的思考特征,婴儿无法以他人的观点来考虑现实的状况。(2)青少年自我中心指在发展历程中的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现象,分别是假想的观众与个人传奇。故本题错误。
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思想。故本题错误。
4.√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故本题正确。
5.×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错误。
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规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故本题正确。
7.√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思想。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故本题正确。
8.×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思想。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故本题错误。
9.√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品德水平作出判断,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故本题正确。
1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故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