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 第五周 教综模拟题12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海明威曾说,他每完成一部分创作之后,他就奖励自己一杯咖啡,然后继续写作,这在班杜拉看来,属于( )。
A.外部强化 B.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2.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不具有的优点是( )。
A.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B.培养创造性思维
C.促进学习迁移 D.节省教学时间
3.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相加性原理后,生成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按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高级规则学习
4.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5.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6.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
A.人类的学习 B.广义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成人的学习
7.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
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主试者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
8.学校为整顿校风,对考试作弊的学生给予严厉处分,以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告诫作用。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
A.替代性惩罚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人的悟性 D.经典性条件反射
9.根据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能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能力是( )。
A.言语信息 B.认知策略
C.智慧技能 D.动作技能
10.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参考答案】
1.D
【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海明威每当完成一部分创作,就自己给自己奖励一杯咖啡,属于自我强化。故本题选D。
2.D
【解析】发现学习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智慧潜力发展、发展发现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迁移等优点,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适合低智力水平的学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故本题选D。
3.D
【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或问题解决学习。低级别的学习是高级别学习的基础。题干中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的相加性原理的学习属于规则学习,学习综合运用这些规则生成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属于最高级别的学习,即高级规则的学习。故本题选D。
4.C
【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题干中父母为了减少孩子打人行为的发生频率,呈现一个孩厌恶的刺激,不准吃肯德基,即为惩罚。故本题选C。
5.D
【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比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更能增加个体行为的发生频率。故影片应该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故本题选D。
6.C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故本题选C。
7.C
【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题中只涉及3000次的练习律,被试者被蒙上眼睛无法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没有形成联结,致使效果不好。故本题选C。
8.A
【解析】替代性惩罚是指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某一行为受到惩罚,而减少自己同样行为的倾向,即观察到的消极后果具有减弱人们以相同或相关的方式去行事的倾向。题干中学校杀一儆百的做法理论依据是替代性惩罚,故本题选A。
9.C
【解析】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如如何将分数转化成百分数。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桑代克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三条学习规律: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