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备考技巧

首页 >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 第五周 教综模拟题99

未知 | 2021-12-07 14:46

收藏

  2020年5月 第五周 教综模拟题9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其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渐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下列关于教学难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教学难点一定是教学重点 B.教学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

  C.教学难点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D.教学难点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3.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坚持的原则是( )。

  A.提问频率越多越好 B.要直接深入问题实质

  C.学生回答错误要严厉批评 D.将大问题分解成为具体小问题

  4.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下列对德育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实施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德育过程可以很快完成

  C.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D.“德育过程”就是指“品德形成过程”

  5.“教师把教室装扮得整整齐齐,窗明几净,窗台上摆放着鲜花等;在四季更替的季节,教师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种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6.某位教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时采用了“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该方法是( )。

  A.书面分析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比较法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法

  C.学习过程 D.学习目的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9.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的认知被称为(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发展

  10.兰兰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作出一定的概括,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兰兰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原则。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为: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故本题选D。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选项A错误。教学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而教学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选项D错误。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提问的原则。A选项错误,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宜太少,也不能过于频繁。课堂上提问太少,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

  之,如果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疲于应付,容易产生焦躁心理。B选项错误,课堂提问应循序渐进,在提问时教师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人深、由此及彼的顺序逐级深人,层层递进,不可忽难忽易,忽深忽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C选项错误,新课改要求老师应该多用激励性评价,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严厉批评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坚持的原则是将大问题分解成为具体小问题。故本题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A选项错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要求,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B选项错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C选项正确,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德育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两化”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D选项错误,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发展过程,是一种个体现象。故本题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是指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该老师的做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陶冶学生的品德,属于陶冶教育法。故本题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书面分析法是指班主任在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时,借助有关班级学生的各种书面材料,通过查阅书面资料来获取有关学生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态度、个人爱好、班级基本状况进行间接了解的方法。根据题干表述,属于书面分析法。故本题选A。

  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故本题选C。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本题选D。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平衡是个体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适应新的环境。题干中,把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的认知被称为同化。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故本题选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